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吴桐

发布时间:2022-11-23浏览次数:154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吴桐

(一)个人简介

吴桐,男,汉族19973月生,中共党员,2020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工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腐蚀与防护,师从庄宁。研究生期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严恺港口、航道及海岸、海洋工程专项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A类期刊2篇、B类期刊1

)个人事迹

夯实专业基础,兴趣是催化剂

本科阶段,该生是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前辈的指教,他明白数学和力学是工程专业的基础。港口、海岸工程的设计建立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之上,海洋工程中波浪的计算更是涉及到大量高等数学的知识。因此,他从大一起便决定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将专业基础夯扎实。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他发现所学的知识除了能用于工程建设之外,与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例如,拖行李箱时怎么拖最省力,晾衣服时如何保证衣架不发生塑性形变,健身时用何种姿势不容易受伤,这些生活中的小问题都与力学紧密相关。于是,他便对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这种兴趣使他对力学痴迷,甚至在海边旅游时,他的脑中都在想着,这个浪打过来对护岸的力大概有多大呢?能否根据波浪的形态和周期推算出水深呢?兴趣使然下,他报名参加了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并取得了江苏省一等奖的成绩。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更深入的专业课学习使他更加沉迷,进阶的数学力学知识使他如鱼得水。正是在这种浓厚学习兴趣的催化下,他的学位课成绩名列专业第一,几乎所有数学、力学课程都取得90分以上的成绩。态度兑现天赋,热爱可抵万难。他靠着对力学的兴趣入门,永远保持求知欲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科研精神,不断锻造个人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为之后的科研之路打下夯实基础。

直面困难,循序渐进

刚进入研究生阶段,他就遇到了难题。导师要求读大量的英文文献,可读不懂、读的太慢怎么办呢?他想到寻求翻译软件,可是翻译一圈下来,发现很多专业词汇软件翻译得并不准确,还有很多翻译不通顺的地方。他意识到,靠机器不如靠自己,提升自身英语水平才是长远之计。于是,他开始尝试半独立阅读英文文献。先积累专业词汇,最初读的几篇文献,都是一词一句细读,遇到不懂的专业词汇就查,查完了就记住,一篇论文要读上一天。后来他发现,同一研究领域的文献,专业词汇有很多重叠,积累一定量专业词汇后读起来就轻松多了。之后,他再读英文文献时查词典的频率越来越低,后期几乎可以摆脱词典了。现在,他阅读英文文献的速度有了很大提升,一篇论文一个小时便能精读完。他牢记习总书记对科研人的谆谆教诲,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把寄语落于实践,扫清拦路虎,踢开绊脚石,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攻坚克难,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定矢志奋斗。

一文十修,耐得住性子

尽管阅读了不少英文文献,可轮到他自己写英文论文时,一开始还是有点不得要领。平时读文献时积累了一些词汇和句式,但他自己使用时却显得很生硬,写出来的句子带着浓烈的中式英语风格,怎么读都不顺畅。当他把初稿交给老师看后,老师一字一句地帮他把关,提出修改意见,光批注就上百条。他按照老师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本以为修改后就能投稿,没想到老师又回复了上百条批注的修改意见。来来回回改了十遍,他的第一篇论文才终于被SCI一区top期刊corrosion science接收。第一篇论文的写作投稿经历教会他,一篇好的科技论文,是要经过反复多次的琢磨、推敲、修改才能完成。他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以“无我”、“大我”、“忘我”的奋斗之姿,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