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水文水资源学院 王孟浩
(一)个人简介
王孟浩,男,汉族,1995年3月生,中共党员。2019级水文水资源学院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文物理规律模拟及水文预报,师从任立良老师。研究生期间担任水文院2019级博士班党支部组织委员;获得2020、2022年“国家奖学金”,2021年一等“刘光文奖学金”,2022年“钱正英奖学金”,分获2019年、2021年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及三等奖;以一作及通讯身份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A类期刊5篇、B类期刊1篇,取得专利授权2项,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和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优博培育”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3项。
(二)个人事迹
做好规划,脚踏实地
他一直铭记刚入校时,导师告诫他的话:“做研究亦如下棋,找对方向,做好规划,踏实每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入学后的他研究方向逐渐明确,研究课题不断具体。硕士研究生第一学期,他边上课,边学习运行水文模型,第二个学期,边上课,边撰写英文论文,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是寝室,教室,办公室,食堂四点一线。2018年的11月,他的第一篇SCI论文有了初审意见——小修。他回忆道,“由于当时没有任何修改文章的经验,导师江老师就把他叫到办公室,带着他一条一条审稿意见读,针对修改完的文章,又带着他一条一条意见的过”。导师高效、严谨、踏实的科研作风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成为他今后科研工作的内在准则。他时常提醒自己:“搞科研就是要抓紧时间,一寸光阴不可轻,同时也要踏踏实实,不能有半点马虎”。
知行合一,注重积累
他回忆道,导师曾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长在山上的草比长在山下的树还高。我们可将自身拥有的知识储备比喻为海拔高度,也就是所谓的山;草和树的关系,体现的是创新内容和已知概念的辩证关系。虽然只是山上的一株“草”,但是眼界却已和山下的“树”不同,山上的视野、眼光、思维自然就不一样了。正是在导师的循循善诱下,他大量阅读文献,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一遍又一遍的试算、模拟,尝试创新方法,不断实现“翻山越岭”,并先后在《Hydrological Processes》,《Journal of Hydrology》等高质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在2021年,他申请并获批江苏省科研创新计划及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优博计划两个项目资助,实现了基金撰写及申请领域的突破。同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排名1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排名6/1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排名5/10)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参加竞赛,投身实践
除了科研理论研究工作外,他也不断尝试实践活动。2019年9月,他与师兄组队,首次参加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二等奖,实现数学建模竞赛领域的突破。2021年9月,他再次与师弟组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三等奖。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水利方向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7月,跟随河海水文水资源学院“长委会暑期实践博士团”,到长委会水文局和三峡水利工程枢纽,了解学习长江流域水资源调度,防洪抗旱,水利发电等水利行业实践经验。2022年3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水文地质系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学习。
结语: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达到过什么样的高度,而在于不断的自我超越,正是这种自我超越的勇气,让我们仰望星辰,憧憬着更浩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