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水利水电学院 吴会强
(一)个人简介
吴会强,男,汉族,1995年10月生,中共党员,2021级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岸带地下水、旱区河岸带地下水,师从鲁春辉教授。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A类期刊7篇,主持江苏省科研&实践创新项目1项,担任水文水资源领域主流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审稿人,曾获江苏省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徐芝纶力学奖学金。
(二)个人事迹
研究生期间,吴会强积极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加注重科研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培养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和贡献者。他作为科研小白,难免遇到了一些科研上的问题,比如专业知识积累不足等。在和导师交流后,他明白了科研所需的专业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文献阅读积累,构建专业知识架构。很多时候,一个问题背后并不只有一个固定的可以用公式推算出的答案,而是有许多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解读,用过于追求单一答案的理科思维方式进行科研学习往往容易走进死胡同。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很快确立了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滨海含水层地下水动力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反应过程耦合模拟。这个过程需要他学会提出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处理数据、讨论结果并给出结论。然而,研究生的科研学习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迷茫、自我怀疑的时刻,导师的鼓励、家人的支持和女朋友的陪伴,支撑他一次次从情绪的低谷走出,再次满怀信心投入工作。通过不断的试错和改进,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建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不断充实自身的研究技能。
对于非母语使用者,英文学术写作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也是研究生阶段重点培养的能力。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不仅要求将研究结果清晰、有逻辑地用英文表达出来,还需要掌握英文学术写作的规范和风格。在导师和学院的共同资助支持下,吴会强申请到了一个前往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Adrian Werner教授课题组访学半年的机会。在访学期间,Adrian对他的写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导师和Adrian的共同指导下,他最终发表了SCI论文4篇,均发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知名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由于生物地球化学反应过程模拟不是课题组的主要方向,他的导师建议他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培项目,联系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教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科学家Henning Prommer作为联培导师。Henning是地下水生物地球化学反应过程模拟程序PHT3D的主要开发者之一。此期间,在导师和Henning的共同指导下,他又发表了SCI论文3篇,均发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知名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和Journal of Hydrology上。出国访学和联培经历让他受益匪浅,使他能够接触不同文化和学术体系,拓宽视野。与国外学者和研究团队的合作也有助于他的学术成长,拓宽研究领域。